欢迎光临无锡社科网

今天是:

政策法规

无锡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时间:2007-04-27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加快无锡文化发展步伐,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特制定本纲要。

  

鉴于市委、市政府已对教育、科技、卫生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专门部署,本纲要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道德等文化领域。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

  

2、基本原则第一,坚持正确导向。第二,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坚持改革创新。第四,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第五,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第六,一手抓“走出去”,一手抓“引进来”。

  

3、奋斗目标到2010年,我市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建设和谐宜人新无锡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建立功能完善、相互协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到“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使我市成为文化综合实力在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的文化名城。

  

二、先进思想文化建设

  

1、推进理论武装工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任务。

  

2、加强社科理论建设。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调整优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结构,建立具有无锡特色、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

  

3、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唱响团结稳定鼓劲和谐的主旋律,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大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树立精品意识,以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群星工程”和“五星工程”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

  

5、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

  

三、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形成“一圈三带三区”城区文化空间布局。把文化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规划之中,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五年内形成“一圈三带三区”的城区文化空间布局。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太湖艺术中心、无锡博物馆新馆、美术馆、科技馆和档案馆新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一批区、镇文化(体育)广场,进一步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大力开展“文化开放户”活动,逐步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全市的文化设施网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3、健全创新公共文化管理服务机制。制订实施《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公共文化设施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4、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方针,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5、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站)的组织与辅导职能,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

  

6、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着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订实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四名工程”。

  

“名地工程”以考古为突破,确立无锡是吴文化发源地,以保护工业遗产为重点,彰显无锡工商名城和乡镇企业发祥地的文化底蕴。“名街工程”以修缮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四大历史街区为主,并实施对一批历史街坊、古村镇的有效保护。“名居工程”要修复一批历史名人故居,征集名人文献和物品,开设纪念馆或事迹陈列馆。“名遗工程”要重点保护和利用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传之后世、永续利用”为宗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4、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开展工业遗产普查、保护和利用。

  

我市的工业遗产是最具地域特色和个性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五、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制订实施《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法》。

  

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探索建立监督机制。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实现由政府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3、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

  

4、深化文化企业单位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加快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1、做大做强现代传媒业。做大做强无锡广电集团和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产业形态,拓展延伸产业链,实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文化产业领军集团。

  

2、多元发展文化演艺业。深化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开放演出市场,整合市内艺术表演团体资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节目创作策划和举办演出活动。

  

3、着力促进娱乐休闲业。加强影剧院、歌舞厅、音乐厅、卡拉OK、网吧、茶室酒吧、休闲浴场、文化一条街等群众性文化娱乐市场的整合与开发,推进产业升级。

  

4、加快提升文化旅游业。以山水名城为主线,以吴地文化、民族工商文化、徐霞客旅游文化为重点,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人、名居、名镇、名街、名园等为主要内容,开发历史人文旅游系列,打造人文旅游干线。

  

5、加快发展数字动漫业。制定无锡数字动漫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以建设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为龙头,引导影视动漫企业和具有动漫制作水准的行业单位进入专业园区。

  

6、合力推进创意设计业。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和市场中介服务,完善创意设计版权、著作权保护的良好法律环境。

  

7、积极发展影视产品业。加快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电视剧、非新闻类电视节目和动画片的生产能力,积极打造影视文化的产业链。

  

8、大力发展出版印刷业。进一步发展印刷复制业、出版发行业,积极推动电子音像、版权交易、网络出版的发展,建成出版印刷和光存储基地和出版物流通基地。

  

9、拓展提升会展广告业。结合本地经济结构和产业优势,引进和打造品牌会展项目,做大做优六大节庆会展等一批有影响的会展节庆活动。

  

10、积极兴办艺术培训业。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

  

11、建设壮大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壮大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软件园、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江阴和锡山印刷包装基地、新广联光储业生产基地、惠山泥人产业基地、宜兴陶瓷产业基地、崇安和南禅寺图书工艺品专业市场。

  

  12、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加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支撑四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七、推进城市品牌建设

  

1、打造“五大名城”品牌。围绕“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总体城市形象,强势推进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五大城市品牌建设。

  

2、展示城市品牌形象。结合城市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精心打造一台“太湖明珠”主题实景晚会,展示城市文化底蕴和山水美景,形成品牌效应。

  

3、营造文化名城氛围。构建城市理念识别系统,注册“太湖明珠·中国无锡”城市商标。

  

4、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开展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八、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文化人才体系。制订文化人才培养规划,以“333工程”、“五个一批”、“文化艺术人才工程”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培养一批涵盖文艺创作、艺术表演、文化经营、文博专技、民间传艺、市场管理、行政领导等方面的高层次文化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特殊作用,建立和完善专家项目制、特殊艺术家制、柔性人才引进制等文化人才配套政策,不拘一格地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新人。

  

3、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业绩考核等工作中,打破学历和资历的界限,以创新能力、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

  

九、保障措施1、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

  

2、进一步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对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单位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进一步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和价格政策、文化设施建设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继续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支持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

  

3、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投资体制。政府财政重点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精品创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团体,保障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

  

4、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在国家文化法律法规指导下,制定《无锡市出版物发行市场管理条例》、《无锡市娱乐市场管理条例》和《无锡市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依法治文,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