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无锡社科网

今天是: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无锡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时间:2025-03-14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根据《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锡政办发〔2020〕10号)的规定和省社科联《关于开展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苏社联发〔2025〕16号)精神,无锡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工作正式启动。现将《无锡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须知》公布如下:

一、申报时间

无锡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时间为:2025年3月14日12时开通网络申报系统,4月7日17时关闭网络申报系统。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报范围和要求

(一)申报成果范围

1.本市作者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的成果。包括以下成果形式:

(1)著作(含专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

(2)论文(含理论文章);

(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4)普及读物。

2.以下成果不在申报范围:

(1)往届已参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其中,已参评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 30%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方可再次申报参评。往届已申报的连续出版物、获过本奖后新出版的年度版本的成果不予申报。

(2)教材、教辅读物、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和涉密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二)申报成果要求

1.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

3.多卷本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4.同一学科领域的丛书可以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的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5.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必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6.在报纸、电子期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首次发表成果名称、作者署名及时间为准。

7.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8.决策咨询类成果(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应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刊载,申报时须提交支撑成果的相关材料(含背景说明、内容摘要、完整课题报告、数据分析材料等),以及采纳或应用证明材料。

9.普及成果申报形式为著作,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的佐证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10.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须附有中文全文翻译,申报者对其翻译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电子期刊发表论文、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申报时需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

11.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时需由申报者所在单位提供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三)申报者范围和要求

1.申报者须为我市个人(成果申报时间截止前,参评成果作者人事关系应在我市),署名为单位集体的成果可由成果主要参与人进行申报。

2.与我市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人事关系在我市单位的港澳台和外国籍人士,其申报成果署名为我市单位的,经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人事关系证明,由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市社科联评奖办申请协助申报。

3.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以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三、奖项设置

本届评奖设一、二、三等奖。同时,对我市入围的优秀成果择优推荐参加江苏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评选。

四、申报参评成果分类

本届评奖受理申报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含党的创新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3.哲学;4.语言学;5.文学;6.艺术学;7.历史学;8.法学;9.社会学;10.新闻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教育学(含心理学);13.体育学;14.经济学;15.管理学;16.决策咨询(含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报告);17.普及成果

申报人应根据成果内容,对照省社科奖申报平台的各申报评审组所含学科分类,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如申报成果为交叉学科成果,可备注两个主要交叉学科,并选择主要学科申报。翻译类成果须申报至语言学组。

五、申报方式

(一)网络申报

1.本届社科评奖采用网络申报方式,须按照申报系统提示要求上传成果全文电子版,以及相关附件材料电子版。申报地址:https://shekelian.ldxx.top:8091/skps/index.html,或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gov.cn)链接进入“各设区市申报入口”,无锡市登录密码为E4465BFE。

2.多卷本著作成果,可在申报系统中分册上传,或将全套电子版以拷贝方式递交市评奖办。

(二)审核与公示

1.在网上申报时,系统向申报者自动生成电子《申报表》,请申报者保存好电子稿,并自行打印出纸质稿一式3份,签署著作权承诺,加盖单位公章。申报者所在单位要切实把好政治导向关和学术道德关,对申报成果的政治方向和申报材料真实性负有审核责任。

2.市评奖办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公示结束后,组织专家对申报成果进行审读评分。

(三)材料报送

1.申报人须提交材料:

(1)电子材料

①《申报表》电子文档 (PDF格式)。

②成果全文及300字左右的成果简介(word格式或通过word转PDF格式)。

③有关该项成果的附件材料:报刊论文须含报刊封面、版权页、目录、完整正文等;著作须含封面、版权页等;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研究报告须提交有关部门的采纳应用证明材料。(PDF或RAR格式)。

申报人须将以上电子材料报送至“无锡智慧社科”平台(网址为http://www.wxskl.org.cn/#/),在“无锡市第十七届社科成果评奖申报”项目中按提示逐项、准确、完整填写信息和上传材料,于4月7日前完成提交,逾期不予受理。技术支持电话:0510-85229289。

(2)纸质材料

①《申报表》纸质稿(加盖单位印章)1份。

②成果1份(如是报刊论文需提供1份报刊原件;如是著作、研究报告需提供1份原件,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1份;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在线查询打印件1份)。

③有关该项成果的评价材料等附件1份(公开发表或出版成果选报,决策咨询类成果必报)。

④申报人须将以上材料装袋,并贴上《申报表》封面。还需另附《申报表》封面单页1份装入袋中。申报社科普及类成果须附发行量证明,并准备两套(各一式两份)纸质申报材料,分别装袋。

2.报送的成果无论获奖与否,均不退回。

3.市评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无锡市社科联(无锡市新金匮路1号市民中心7号楼2楼),请于4月11日前(工作日9:00至17:00)将申报成果纸质材料报送至市民中心7号楼211室(社科研究部)。

4.市评奖委员会的委托申报点为市各社科学会、市委党校科研处、在锡院校科研管理部门、江阴市社科联、宜兴市社科联,委托申报点接受并统一报送本单位(地区)的申报材料,其他单位可直接报送至市评奖办。

联系电话:0510-8182734381827344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关闭窗口